目前分類:觀後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不知道耶,怎麼總是對這些事情那麼堅持,執著的還像個孩子。

「以後,會不會,就算少了誰都無所謂了呢?」
「恩,結束總是很容易的。為了工作為了什麼其他,覺得麻煩或是無聊這樣的原因,可能就放棄或者是結束了吧。」

求婚大作戰裡面是這麼說的。
那麼的令人惆悵。

不是說自己多投入在這些關係裡,但是,到後來好像還是一樣。
在學校時候那些莫名的義氣,無以名狀的那些,
你心情不好我陪你翹課,我心情不好你陪我去淋雨,
為了你我可以放棄我的晚自息,在無光的社辦裡陪伴你,聊天或是看著無雲天空的點點星子。
為了我你可以牽著我走到學校外,我們到遠遠的城市南方去喝一杯咖啡-雖然是我請客。
為了你我可以放下我懦弱的偽裝,勇氣倍增的與世界為敵。
為了我你可以不顧那些蜚短流長,以你的方式捍衛我的溫柔。

少年總是有許多憂傷,世界除了給我們難度而沒有其他。
我們只是想堅持一份年輕時的理想,而壓力卻從四面八方傾洩而來。
而今,我們也許有了能力了,但事過境遷的抗衡也消瀰了,所以理想也在年歲之中,被什麼給弭平了。

困難消失了,所以,我們也失去了跨過困難的勇氣和堅持。

映說:「再好的朋友,也只要求六十分。」

但我是這樣的固執,不聽勸告固執己見的難以改變。
我的百分比仍然如此單純,單純到這個世界無法容忍。
所以以各種形式告訴我,
「你的年少已然過去。」

我的世界太單純,所以,我要闖闖蕩蕩,
而後,我也將是個,不單純的人。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齣電影並沒有大肆的宣傳,幾乎只有在逛屈臣氏時候才會偶爾聽見那嘹喨的旋律。
也許最近太冷感了,當小千在旁邊說著這齣電影有多特別,歌有多麼好聽,也未曾記進心裡。腦子裡好像裝不下那麼多東西,在我煩惱許多的事情時候。
直到大白拿了特映會的票,才好像接近了一點點的感覺。但是直到劃位,我還是沒有像之前要去看“現在只想愛你”那樣,興奮的東查西查,嘰嘰喳喳的討論劇情和演員,有的只是“啊,要去看電影了”的平靜心情。
也許是“現在只想愛你”讓我小小的失望了吧,總覺得對純愛電影似乎提不起勁了。

來說說“現在只想愛你”。
第一次日本的純愛電影,是和大眼伶去看的“現在很想見你”。(純愛到底是怎麼定義的呢?一齣好電影應該有許多軸線,而不是只有純愛或是什麼純其他的。我想當初拍片的人,應該不是致力於拍出一部純愛電影,而是拍攝一部感動人心的好片吧?)
當時沒有抱任何期望,純愛電影大盛其道的時候,“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挾帶著浩大的聲勢橫跨電影和日劇,但是因為太強大了,彷彿到處都強力放送著有個人喜歡你喔然後你不得不被迫接受他的告白,反而失去了淡淡的苦澀,像青春那種曖昧的微酸微甜。
但是“現在很想見你”並不是,她一如我對純愛電影的想像,安靜地,有點冷調卻加點暖意,雨藍色的憂鬱色調點綴著太陽般的向日葵,最後再加聲令人低迴的小小嘆息。
因為這樣的期待,我們有了“現在只想愛你”的電影預售票,但是,也許是我們抱了太大的期望,所以難免小小的失望了。整齣電影只圍繞在純愛的主題,雖然女主角為愛犧牲了某些東西令人動容,但相反的,是她自己放棄了活下去的心願。停了藥,她如願的成熟了,漂亮了,但是,也就停止在這一刻。
我並不欣賞這樣的犧牲情操,雖然她不冀望獲得些什麼。

這一次,又是不抱期待的前往,卻和“現在只想見你”一樣,靜靜的被感動著。
沒有太多的情和愛,有的是碰觸夢想的決心和活下去的力量。
深夜裡那種安靜的微笑,藏了多少的反覆思量的堅決呢?半罩安全帽、小綿羊和海邊總讓人聯想到青春,而青春,那樣短暫稍縱即逝。
黑夜裡的海邊,浪潮聲,不知怎麼的讓我想起了夜半的陽明山,熱鬧的,或是一片燈火海域,或是貓空那樣的,寂靜的人聲鼎沸。
那是我的青春。
如今我並不弔唁的青春。

同樣是難以治癒的疾病,但是“現在只想愛你”的靜流卻為了一個願望,自己停用了藥,這種決心雖然讓人動容,但是並不可取,雖然超越了生命的強度,卻也放棄了生命的深度。
活下去,才有希望。
靜流的死雖然留下了美麗的驚嘆號,但是在誠人的心中,不會留下是他間接害死了靜流,深刻而不可磨滅的傷痕嗎?
一輩子,接到靜流留下從許多地方寄來的名信片,那種甜蜜也帶著深刻而悔恨的痛。

而“午夜的陽光”裡患有XP色素型乾皮症的小薰,為了活下去,只能在月光裡唱歌,逃離了黎明的晨曦,也逃離了什麼都不知道的孝治。
孝治的打工與接受的努力,在月光下的擁吻,寂靜的街道上的歌唱……
甚至在烈陽下穿著毫不透風的特殊衣物,襖熱的悶著……
都只是為了活下去。
片中的歌聲,嘹喨而強烈的,鼓舞著銀光幕前的我們。

不管怎麼努力,小薰後來還是死了,就算不曬到陽光,她的大腦也不斷的萎縮,終致壓迫了神經的運作,連彈最愛的吉他都不能了。
但是靜流原本有活下去的機會。

延伸閱讀:
午夜的陽光官網
現在只想愛你官網

小千的:午夜月光下,太陽般的歌聲~《午夜的陽光》(原名:太陽之歌)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兒個拿著西門町贈送的票,跑到長春去看電影。
尋愛之路。
這不是什麼熱門片,就算看了導演、男女主角甚至是劇情簡介,對這部電影還是沒有什麼概念,但是衝著是坎城的閉幕片,還是懷著一點期望前進。
觀影前,其實我只有一個想法:

「希望不要是看不懂的片。」


齊娜(
Zingarina)千里迢迢的從法國前往羅馬尼亞的德蘭斯瓦尼亞(很陌生的地方對吧?Transylvania據說是吸血鬼卓九勒爵士傳奇的發生地)尋找因為音樂家情人,電影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讓齊娜在慶典中找到了麥倫(Milan),但殘酷的是麥倫根本不是因為非法移民被遣返,而是從她身邊逃開。 

「我不是被遣返,我根本不愛你。」
 

一字一句都撕裂崩解了這個懷孕兩個月的女人。
當麥倫像是逃開猛獸般奔離的時候,齊娜並沒有企圖以肚裡的孩子來留住曾經的情人。也許是來不及,更或許是碎成細塵般的生命根本無法思考,又,有用嗎?當那個男人已經不愛了,甚至逃開了,這個未出世的孩子也牽絆不住他的腳步。 

「你在尋找什麼?」
 
「金子。你呢?你在尋找什麼?」 
「……愛,我在尋找愛。」

這是強加洛(
Tchangalo)與齊娜的第一次對話。
強加洛是專收古董的流浪商人,他開著破舊的車子在鄉鎮間來回搜購,後來齊娜問他:
「我們為什麼不住旅館?」 
旅館只是用來洗澡的,在四處都是牆壁的地方,會讓我窒息。」 

這樣流浪成癖的強加洛,再遇到齊娜的時候,齊娜已經從友人瑪莉身邊逃開。很奇怪的,我選擇逃開這個字眼,而不只是離開。瑪莉陪著齊娜從法國到羅馬尼亞一路扶持,但齊娜崩潰以後卻不願意跟著瑪莉回到法國繼續原本的日子。也許瑪莉代表著理性,而感性並且癡狂的齊娜,此時只願意繼續崩潰,而不是重振精神回去熟悉的家鄉過著往常的生活。
 

從這點來看,為什麼我反而覺得齊娜是清醒的呢?她看似懦弱的逃開理性,其實是勇敢繼續痛苦。因為她知道,她的世界從此再也不一樣了,勉強回到過去,那個世界也再也拼湊不起來。於是她逃開了瑪莉在陌生的地方,彷彿是世界的盡頭,崩潰流浪。
 

有太多的人們選擇不被綁縛,齊娜卻仍然渴望依靠和被需要的感覺。麥倫逃了,連偶然遇見推著她前進的小女孩樊丹娜也跑了,但是僅僅兩面之緣的強加洛,流浪的強加洛,害怕窒息的強加洛,卻收容了她,一起在世界的盡頭
德蘭斯瓦尼亞滄桑而詭麗的流浪。 

看著電影裡陌生而灰滄的景色,我們幾乎忘了齊娜是個有身孕的女人。
 

「我受夠了!停車!停車停車!」
 
齊娜在樹林裡踉蹌的奔跑,在落葉堆跌倒了仍然不停的不停的放聲哭泣。那搜攏枯葉的姿態,想要擁有些什麼似的,於是你知道她失去了,那種無以復加的痛苦……但導演的處理手法,像是蒙著一層布幔的哭聲卻又讓我們拉回情緒,清楚的旁觀。 

一起在旅行車裡生活的強加洛和齊娜,越來越像是對吉普賽小夫妻。但是,這一天,陣痛終於來了,就在我們幾乎忘了齊娜有著身孕的時候。
車子在雪埋的荒地裡拋錨了,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看見強加洛,在純白無盡的大地奔跑而倉惶的臉色。
你可聽見?齊娜陣痛的時候,把產婆看成巫婆的時候,害怕難產的時候……叫喊著誰的名?

「……麥倫,你到底放了什麼進來?」
 
「強加洛,好痛!」 
「強加洛,叫他們走開!走開!不然我就宰了你……!」 
「強加洛!!……」

而強加洛竟然就像是第一次陪伴妻子生產的丈夫般,竟然從濾嘴處點煙、吸煙……手指抖的連煙都拿不牢。

母子均安。
但強加洛在房門前徘徊著,卻駕車離去。齊娜在窗裡看著,沉默地面無表情。
他請了齊娜從前發狂般尋找的樂隊,為自己慶祝著什麼,在樂聲中彷彿歡樂的將酒瓶狠狠的往頭上砸碎。
「這是愛嗎?我能愛嗎?愛一個懷著別的男人的小孩的女人?」
在酒館裡喝個爛醉,卻買了一隻奏著樂器的擺動小熊,然後像是下定了決心,回到了齊娜暫居的小屋。
一開門,卻令人發噱地發現,只有兩個老人家歡樂的奏著樂器。
收留他們的人家說:

「那個無名女跟著吉普賽人走了。」
 

強加洛悄悄握緊了小熊。

我們似乎聽見了交雜了失望無聲的發誓:「會找到妳的。」
無關道德,無關理智,因為不輕易愛,掙扎煎熬之後只剩義無反顧。



再回到那個小屋,而齊娜和孩子在裡頭沉睡。
無聲的睜開眼,她看見強加洛,微微的笑了。

一人一次的出走,一人一次的掙扎,很公平。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這是電影裡,讓人深思且貫穿全片的一句話。
劇情很簡單,從兩男兩女的四角習題,突而轉變為兩女一男的三角習題。
說實在,我不是頂喜歡看外遇或是背叛的片子,那是在心理層面的,另一種血腥。
Match Point,是網球術語中的賽末點,或許又可譯做決勝點,於是你可以看到中文的片名,多麼容易讓人誤解成這是一齣男女鬥智的愛情喜劇。

也許其中也有鬥智的成分,卻無關征服,而是男主角如何獨自在愛慾之間掙扎,並且最終做出選擇。
這是與命運的鬥智,與社會的鬥智。
組起獵槍,上膛,向著無關的獨居婦人,開槍,而後蓄意的毀壞了其住居,將珠寶塞進口袋。
最後一個步驟,喚著那你曾愛過,或者是慾望過的女人,喚著她的名字,讓她以為你要告訴她一個通往幸福的好消息───然後毫不猶豫的開槍。

他甚至沒有做任何的防護,沒有堅不可破的完美不在場證明,沒有可供嫁禍的特定人選,沒有證據顯示自己和受害人之間的乾淨關係。
沒有沒有,什麼能夠逃避法網的確定手段,都沒有。
他甚至使用了岳家的步槍,甚至沒有清楚交代預備的行蹤,連拋棄珠寶的手法都如此拙劣,只是純粹的拋出,丟進泰唔士河。

「鐺。」拋出的戒指撞擊了欄杆,反彈在岸邊的地上。

他甚至沒有檢查,是不是所有的證據,都妥適的流落埋藏。

看多了推理小說,我們在心中悄悄的推衍架構起接續的劇情。只要稍加的追查,水落石出是必然的唯一。DNA、戒上的指紋、甚至是槍枝火藥的檢驗……所有的間接、直接證據,最後只會導向一個我們想像中的必然。

這真是個笨方法。在看電影的時候我想著。
何必血染自己的雙手呢?事情難道沒有其他可供選擇的餘地?
但是他沒有思考也不願去選擇,是的,這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鋪陳出劇情最後的結局。

後來的過程都令人發噱,連警探知道所有的過程,都是因為「夢到的」。
而結局,當然沒有普遍電影中大快人心的惡者受懲的句點。善惡終有報,是麼?在這齣電影裡,你看不到你以為的結局。

片開頭都說了,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好心並不重要,運氣才能主宰一切。

男女主角原本的出生背景,相似的如同雙胞胎。一樣的缺乏背景,一樣的遇上富家子弟,但接下來的情節卻來了個大逆轉。原本順遂的諾拉被輕易的拋棄,老是無法通過試鏡……克理斯卻一路順利的娶了嬌妻,事業成功,還與女主角迸出火花……運氣像頑童,玩弄並且掌握了一切。

是了,其實這齣片,重點就是運氣主宰人生。
不過只為了這個點,似乎也過於薄弱了,以此構成一部片……我覺得不夠豐富。彷彿那些情節,都只為了男主角的運氣存在,只是為了鋪陳這個充滿了運氣的結局而已。
觀後,我們只能沉默著。帶著一點令人發噱,悶悶的沉默著。
也許伍迪艾倫基本上就不是個什麼有道德觀念的人───這可以從他的生平事蹟窺知一二───更也許,這就是他們所說的,伍迪艾倫式的黑色幽默,所以結局劇情偏向男主角也是很正常的吧。不,我想說的重點不是在於性別,不在於男或女的差別,而是,顛覆了道德社會對於外遇的譴責。

這是個結果論的社會。於是男主角拋出的戒指,雖然沒有過了河邊欄杆構成的網,卻仍舊贏了這場比賽。
而運氣,或許在現實中,實在遠比道德或是其他的美德來的實在,但是現實中,真的,真的能這樣保有或順遂的流靠於運氣嗎?沒有人知道。
知道的那些人,也從不說,也許他們也同於男主角般,獨自守著那些不可說的秘密。

“The man who said 'I'd rather be lucky than good’ saw deeply into life. People are afraid to face how great a part of life is dependent on luck. It's scary to think so much is out of one's control. There are moments in a match when the ball hits the top of the net and for a split second it can either go forward or fall back. With a little luck, it goes forward and you win…or maybe it doesn’t, and you lose.”

安知你所倚靠的,是你的運氣,還是他的運氣?

命運的洪流啊,這次祢向著哪邊呢?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ngK小姐認為之前那篇不過是篇遊記,加上阿白看了上一篇所謂的“遊記”覺得電影票送我不太值得,心裡直淌血……
所以來補上觀後感。雖然說本來就會寫了……

唉,都說我就是偏執了咩,不要淌血了啦。何況人家又不是說電影或是李先生……



那是個仍以王為天的時代。

那是個階級分明的時代。

無論是古時的哪個國家,亦或哪個朝代,皇王與戲子都是雲泥之分,天上地下構不著邊。
也許在遠遠的天邊能夠連成一線吧,而那模糊的交界,是什麼形成的呢?

也許一開始,是權力底下不經意的寬恕而成就的命運,因為王的心情頑劣故意的寬恕了批評玩笑的戲子們。但從權力的運用並且渲染之下,有一些情感,也許是同情,也許也是恐懼、駭怕……悄悄的滋生起來,才交織成複雜而無法預期的走向。

這其中,誰在運籌帷幄?

是貪心的長生(張生)?魅弱的孔吉?暴戾的燕山君?失寵嫉恨的綠水?侍三代君王的監臣?亦或是遵從先帝實則掌權歧視賤民的百官?

這其中的每個人,都擁有權力。不管這權力的來源,是天賜,王賜,甚至是最原始的臉孔,皮囊身體……這些都是權力。王的地位與其說是天賜,不如說是家世,出生在掌握天下的家庭裡成為了王,他的權力是承襲而來的﹔百官的權力則是先帝、或是舉試制度而來﹔綠水的權力來自於原始的性別身體﹔監臣的權力來自皇朝﹔長生的權力來自於技藝與領導地位﹔而孔吉的權力,則是與生俱來的,游移於兩個極端性別魅力。

王哭王笑,宮廷朝臣百姓命在旦夕﹔但孔吉的一笑一顰,一悲一淚,卻左右了王和長生的命運。

誰的權力大呢?

不管在什麼時代,不僅僅是階級問題,同樣性別的愛戀曖昧,也都是,不可說。整齣劇的架構其實並不複雜,但堆疊在明顯地不可逼視的秘密上,交織成了許多不可說的沉默,內心勾戰。不僅僅是長生對孔吉曖昧的情感,是王對孔吉的權力交涉,是監臣將戲子引進宮廷的理由,是朝臣貪污收受賄賂買授官職……也是整個宮廷娘娘們的寵幸爭奪陷害……

而孔吉呢?也許他本身,就是一團極大的秘密。讓人始終不懂的是,位於曖昧網心的他,在想什麼呢?是自由嗎?或是依靠?
若是自由,也許他與長生不該進京,位於權力中心的京城,怎麼可能不重複之前的過往受人擺佈?若是依靠,更不該進京,也許社會無法容下賤民階級,但更明顯的,是無法容下同性戀人……

他彷彿無助的,被捲入爭鬥曖昧的漩渦裡,但事實上,看似棋子的戲子,卻總是在癥結點時做出決定。

他殺死劇團主人。

他同情王而央求長生演出那最後一場卻激王狂暴殺戮的戲。

那些彷彿有其他選擇的道路,卻全部以「不得不」為了生計,或是「不得不」為了活下去,「不得不」聽從上位者的命令,「不得不」……

為了那些「不得不」,我們跟隨著孔吉掠過那一條又一條的岔口,終於來到了結束以繩為立足的萬丈深淵。

但其實我最激賞的是名妓寵妃,綠水。她任性,她耍手段,她嫉恨……卻又那麼真實不掩飾,讓我想到「藝伎回憶錄」裡那樣放蕩不羈的初桃。嬌笑著擁抱王的綠水、被王上拋棄後,恨著妒忌著孔吉的綠水、以裙包覆其實傷痕累累的暴君的綠水、最後皇宮被攻陷的時候,微微的揚起嘴角的綠水……她率真,不掩飾出身,是那麼艷麗而又悲涼的存在……

這不是一齣架構龐大磅礡的歷史劇,它僅僅是以另外的角度,解讀宮廷裡慾望權力曖昧交雜的華美與醜陋。

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而我們這些幕前的傻子們,就隨著那瘋狂中的瘋狂,不斷的在虛空裡跳躍,然後墜落吧。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96.01.19 與孟、君觀藝伎回憶錄。

故事從一個小女孩開始,也從一個小女孩結束。整齣劇的主要角色都是女人,當然了,藝伎的生命裡,男人只是過客,也只能是過客。藝伎學習然後奉獻自己的技藝美學,給買場的客人-大多是當權的男人們。而「旦那」,只不過是藝伎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客。

豆葉說的:「I don’t allow me to love!」

創下紀錄的兩個出名藝伎,豆葉與初桃,傳統與熱情。對照於遵守傳統不愛的豆葉,初桃則是形象放蕩不羈的,她愛她恨,她嫉妒她耍手段,卻是那麼真實。故事開始匆匆一瞥的初桃,是整齣劇裡最讓人驚艷的女人。鞏俐包含了慵懶悲涼卻火紅的神情,她什麼都不在乎卻什麼都要干涉什麼都要掌握,彷彿聽見她說:「我最想要的不可得,那麼誰也別想得到想要的!」她傷心的那麼真,嫉妒怨恨豆葉的驕傲和千代的純稚,徹頭徹尾的負面自私,卻真實的最是讓人無法轉開眼睛不直視她放蕩燃燒的美麗。

對比起豆葉的節制,讓人更覺得初桃的任性,顯得那麼的,率真。

也許Mickey說的無錯,其實整齣戲劇是平淡的,也無什麼高潮起伏。劇情是簡單的,一個小女孩被迫賣到了藝伎戶裡,有資質就上學學怎麼當個賺錢的紅牌藝伎,沒有資質或是太叛逆,就當個藝伎旁伺候著的女僕。小女孩遇見了給她糖葫蘆的男人,那是記憶裡對她最好的人,雖然是那麼短暫,但卻是辛苦的成長裡唯一甜美的記憶,於是她學著當個紅牌的藝伎,只是為了尋找可能的那個男人。

其實到這裡,妳不得不懷疑不得不想,這果然只是電影,或是只是小說。年少的記憶對我來說,簡直稀薄的可憐。小學四年級以前的事情,我丁點記不起來。電影中的小女孩,也約莫是這種歲數吧,卻可以對一面之緣的叔叔/男人,記憶的那麼清楚,更在反覆的記憶咀嚼中,愛上了這個男人。

她愛的,到底是一個幻象?還是只是存在於記憶中,也許被美化的那個人呢?

而我們的現實裡,是不是有這個人存在?我們被拒的心痛或是被回應的開心,是否建築在這樣虛虛實實的幻象裡?我們的痛苦,是不是漂浮在連年搭建的虛妄上?

小女孩後來真的成了當紅的紅牌藝伎,但是因為初桃的忌妒,因為戰亂,又非自願的經歷了一些人事,磨掉了一些歲月,最後在男人的終於告白下成就了女孩連年的想戀與盼望。

電影在這裡結束了。

它並沒有再多加討論他們在一起以後,面對的是不是現實與記憶裡那個純真小女孩/單純認真男人……的不同的掙扎或是可能也完全的重疊,就讓畫面停留在櫻花綻放的最美瞬間。

為什麼會喜歡這齣劇呢?大概畫面佔了很大的成分。大螢幕的畫面,藝伎的綾羅綢緞,華華和服的織錦腰帶,讓我想起川端康成「古都」一書裡,如何仔細的描寫和服的精華細緻,羅紋花壓,栩栩如生的櫻花瓣。像是把瞬間的季節之美,春櫻、夏荷、秋楓與雪梅,濃縮到那穿著繁複的華美和服裡。而重重疊疊的祗園花街,充滿了精緻與腐敗骯髒的氣味,充滿灰塵的閣築樓建,屋簷上望的天光和俯瞰的棋盤錯綜,重疊的樓閣置屋掩蓋了怨恨妒嫉的腥臭味,就像森林裡總是有不見天光的灌木與青苔叢生……

這些那些,扥出了整齣電影的架構與氣味,你彷彿真實遇見那些小橋流水,樓房屋簷,也彷若瞥見父權社會下女人為求生存而忍受的腥臭味。小百合是貪心的,她不僅只想得到會長的眼光,她也縴蜷於權力與美麗,於是她力爭上游,成為紅牌,但是你不得不折服於她的眼神,那樣淺淺的卻勾魂著連你也可能摔落腳踏車……

那是不真實的劇情,卻牽引著觀眾,漸漸步向她所建構的祗園花街裡,窺見如此綺麗。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連幾日無書,在網上將九把刀所著「樓下的房客」閱畢。
心中一驚,好險不是半夜無人自己窩在床上看。
在辦公室裡我已經看到打起冷顫,脖子涼涼,似有人窺。(也許真有啦,誰知道。)

也許偷窺真是人性,也許我們也都曾開過別人的信,別人的日記,耳貼人門放大房裡的火爆對話……但我們真能做出像書裡那個房東一樣,張羅針孔進而從旁推敲觸碰人生命運麼?
他的任何一句話,都是有內涵的,都是有意義的,他清楚你每一日的作息,你在家每一個動作,你看什麼書,你上什麼網,你做什麼事,甚至你每一個表情。
爾後,他伸手開啟你的房門,左右你的人生。在你的飲料裡摻入安眠藥,在你的膠囊裡換上春藥,看著你驚恐的打亂原有的生活,看著你遏止被挑起的慾望,而後,把其他人的生命丟到你房裡,以任何的姿態,無論生死,把所有的房客的命運都絞在一起,你的生命對他來說,只是個傀儡肉塊,他甚至欣賞你的推敲你的反抗你的猶豫你的不解,在走廊上稍稍的碰觸一下,推你一把,讓你陷入更迷惑的地獄,或是自以為是的推測出緣由,但這兩者並沒有什麼不同。

或是,把備份鑰匙交給你。
你要怎麼選擇?要不要去開啟一扇原本不屬於你的門?是對門有數位男友的陳小姐?還是樓下的同性情侶?
你根本無從選擇,因為給你鑰匙的那個人,洞悉你骨子裡的人性,那似野獸的姿態。

你的人生,你原有的規劃,你的伴侶家人,你的作息,你的命和你的垃圾,都被絞進這棟老舊的公寓裡。
你殺了人,你被殺,你甚至吃了美味的人肉,黃濁屍水流了一地,腐壞的內臟腸子被拖揪出來,你被切成幾大塊,連手指頭都沒有被放過。

而他只是,只是偷窺而已。
偶爾,路過的時候,「哎呀」輕聲的假裝的害怕的叫了一下,無辜無知的推你一把。

他只是犯了很輕微的罪名,他是個瘋子,但你卻是被引出的惡魔,愚笨的被誘導出一樁樁罪行,這個瘋子卻在黑暗裡陰測的啃著你的骨,低低的微笑著。

你們都是他衣櫃裡,那腐爛五年了的枯骨瘸子,快樂的跳著舞,璣哩咖啦的揮舞著瘦弱的四肢百骸。

而他監禁過死過,又再看過自白書的你們,我們,又活過一回。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約略的看過一次,用將近四個小時一口氣讀完,然後看到朱少麟說這本書不能像傷心咖啡店之歌和燕子那樣讀。

我用鉛筆在書上畫了不直的線條,還有方格子,圓圈圈,在某些地方反覆用鉛筆勾劃著。

很少這樣劃在書上的,這本書,卻這樣動了筆。

總是看看停停,換個姿勢停止閱讀,然後思考,再讀下去。

看完君俠的故事,我在書後的蝴蝶頁寫上:「佳句徹底深邃的勾劃,地底三萬呎,為何如此悲涼,倉惶,而又孤獨瘋狂?」

可是我偷偷嫌他劇情不足,傷心咖啡店之歌這壺烈酒比較能深刻的觸動,讓我一飲而下,又再飲,每每痛哭啜泣。

看看錶,決定把最後一章讀完。

然後,嚇到,徹底的驚嚇。


差點睡不著覺。
現在連上班時間都在思考,找著書評來讀。

接下來,要看從來沒有看過的燕子,看完以後,再來讀地底三萬呎,看,會不會再嚇到。
(對,我還沒看過燕子,傷心咖啡店之歌就哭成那樣,誰還敢看?這次一併讀完。)

知道我最記得的是哪裡嗎?

是帽人對著鏡頭說罵著的那段話。

很有趣,我劃了很多線段,總覺得是在說我。

一邊看一邊笑,又覺得悲哀。

先醬,我還等著看你沒寫完的書評。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命運,向來是抱持著信卻不信的態度。
對於預言,除了信卻不信,又多了一分矛盾懷疑。

蝴蝶效應、顫慄時空、預言。
都是在敘說這類的故事。

回到過去,去到未來,還有在現在看到未來,這是這三部電影主要的架構。
很巧合的囊括了所有改變現在或未來的可能。
這類電影的訴求,是在敘說只要在不屬於你的時空改變了一點點小小的可能,就會改變整個未來,撼動整個歷史和生命。
且不論這樣的科技或是不尋常的事件是否會發生,我想質疑的,是三部電影中,有包含一個已經既定的「命運」。
而不管你在過去、未來還是現在,改變了一個多小的事情,都會影響到這個已經既定的命運。
電影中還提供了多元的角度,讓你看看,如果動了A會產生什麼變化,動了B又有什麼改變,好像這已經”既定”的命運,可以掌握在主角手中。
我看見艾希庫頓奇在發現改變未來的驚喜到之後的痛苦哀嚎,了解原來一切不能單純掌握在手心裡,命運永遠往最壞的地方行去,到最後他甚至放棄了與她相識的機會......也許不要開始對她是最好的吧......我聽見這樣痛苦壓抑的低喃。
我看見阿德列安布洛帝在被冤陷的痛苦中,在被視為白老鼠的灰喪無望中瘋狂又無助,穿梭現在未來的過程卻讓他燃起希望,點燃重來的生命和愛情充滿極致痛苦後的狂喜。

如果說蝴蝶效應是”快樂→痛苦”,顫慄時空是”痛苦→快樂”,那麼預言就是”痛苦→痛苦”。

也許是因為日本電影的關係,「預言」整部電影都充滿灰色的苦痛無奈。
失去愛女,竟然還在失去前目睹預言的新聞......想來在苦痛之外,又加上無法阻止無法挽回的無措...
到底預言是什麼呢?
是因為預言而悲劇?還是悲劇而預言?這樣雞生蛋蛋生雞的迴圈該怎麼定義?
那麼預言新聞的目的又是什麼?既無法阻止,又何苦再添一筆無奈自恨?
我看見三上博史除了痛苦失去愛女,還要承受無法阻止的痛楚,又看見預言新聞來來去去,那些悲劇在他眼前化為文字提早上演,他卻無力拯救......一介凡人怎麼可能成為超人?最終,只能,只能犧牲自己,以求他看來最為完整美好的結局。然後,笑著接受有限選擇中的命運,預言。
那麼,這項預言,因為被推翻,而無法成為完整的預言,那麼它還是預言嗎?
預言失效。

美國電影和日本電影的不同也在這裡,日本電影極少去塑造一個超人的角色,類似的能力在不同的族群上,卻有天差地別的際遇。這樣的能力在日本電影中,通常是成為主角揮之不去的痛苦來源,往內往內挖掘心底的黑暗和無助而致瘋狂。在美國或是好萊塢的人物上,卻將它發光發亮,以拯救世界。
往內挖掘,與往外散發。也許有定義的太輕易之嫌。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女星中的聲勢如日中天的瑞絲‧薇斯朋( Reese Witherspoon ),
與知名印度籍女導演蜜拉‧奈兒(Mira Nair)
攜手在古典鉅片【浮華新世界】中重新詮釋文學史上最令人驚豔,
同時也早已深入百年來英國讀者心靈的女性角色-貝姬‧夏普(Becky Sharp)。
在這部由英國十九世紀文豪威廉‧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著名經典所改編的電影中,影迷們會看到一個美麗、幽默、充滿熱情、工於心計的貝姬。

瑞絲薇斯朋認為:「貝姬可以說是女性主義的先驅。她的角色性格其實是相當現代的!雖然從小失去雙親,孤苦無依,環境極為惡劣,但她仍一心向上,衝破社會、出身所加諸的重重限制,以邁向成功為目標,直接挑戰命運。一路走來,她的每個勝利都是由自己極力爭取而來,而非靠階級、特權,這對於她所生長的時代而言,是一件相當難能可貴的事。」

鮑伯‧霍斯金斯補充道:「你很難不去喜歡這個角色。在精明的算計中,每次婚姻都為她帶來更高的社會地位與財富。在那個女人不被允許擁有事業的時代裡,嫁入富貴豪門是妳魚躍龍門唯一的手段。而最終證明,她不但存活下來,而且成績斐然。」

以上是看了這齣電影之後,我再看到的影評/推薦。

端看這些影評/推薦,我一定會對這齣影片抱以很大的期待。
但是,當看完影片再來看影評/推薦,卻不禁感覺失落了。
原來她該是這麼好的一部片子嗎?
為什麼我看不到?
只看到-

用太多過於簡短的情節片段來拼湊囊括太多的冗長劇情。

結果就是,整齣電影都在趕趕趕,
我跟著女主角趕快長大,趕快離開孤兒院,趕快到朋友家做客,趕快到朋友哥哥愛上她,
趕快到朋友哥哥理智放棄她,趕快到破落貴族家庭當女教師,
趕快跟著有錢姑媽到倫敦,趕快和破落貴族二兒子結婚,
趕快到莫名其妙的被破落貴族老爺求婚,
趕快被有錢姑媽趕出去,趕快懷孕又碰到朋友,
趕快碰到朋友的丈夫遞紙條挑逗,趕快到戰爭,又到戰爭結束,
趕快到丈夫歸來朋友丈夫戰亡,趕快到丈夫成了將軍卻更為落敗,
趕快到為了債務而與從小買畫的爵爺差點有染,趕快到丈夫發現而離開,
趕快到丈夫死亡又和兒子一輩子相離,趕快到碰到朋友而促進朋友的Mr.Right,
趕快到又碰到朋友的哥哥,從此離開故鄉英國而前往印度......

一連串的快快快,一連串每段情節控制在五分鐘內表達完,來成就一部2個多小時的電影。
我看到導演在催,演員在催,快快快,時間不夠了,
快跟我消化完這些情節,我們要出發到下一段去了,不然來不及了啊!
但是,我來不及,我來不及跟著女主角長大,我來不及推想為什麼她會成就這樣的性格,
我來不及思考為什麼還沒過完一天就過了一年然後一年一年然後突飛猛進12年......

怎麼會這樣呢?

到最後,我甚至按起了快轉......用一種自暴自棄的態度。

我真的很喜歡Reese Witherspoon,真的很喜歡電影中Becky Sharp的角色,
真的喜歡古典宮廷/時代劇,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
整部戲就像是學生在交報告,因為找了太多的資料,
老師卻又有字數限制,因此東刪刪西剪剪,
試著在有限的字數裡拼湊出還算完整的文章,有頭有尾有中間,什麼都提到一點,
卻又什麼都沒有提到,什麼都連貫不起來。
這樣的報告應當拿不了什麼分數,因為她只是在陳述別人的觀點,
何況是一場電影?

算了,回去把書櫃裡的泛黃名著挖出來看好了,至少速度我可以控制。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與伶觀"The Interpreter"(雙面翻譯),前天看了映茹借我的"好好哭吧"繪本。

其實一開始不太清楚為什麼映茹要主動借我這本書,一看書皮我就明瞭,大約是為了雙喜的事。
而"The Interpreter"也同樣有探討死亡的議題。

姑且不論"The Interpreter"劇情還是充滿我所謂的美式主義,仍然是美國的英雄們拯救世界悲苦,美國/聯合國制裁種族屠殺犯罪者。其實這部片還不錯,劇情拐了許多我最愛的彎,雖然還是猜到了結局和兇手。
片中Nicole Kidman 生長的非洲部落人民相信,家人被殺害一年後,被害家屬可以將兇手五花大綁,乘著船,決定是否將其投入湖中。他們相信,若是兇手入湖可以得到制裁,但是家屬會一輩子活在悲傷中﹔若是以德報怨,家屬在原諒兇手的那一剎那,心靈的憂傷也得到釋放。
雙喜走了到現在未滿一年,要是讓我選擇,要是我夠勇敢,下得了手的話,
我會選擇溺死他。
我會。
我的憂傷至今還未解除,我看了"好好哭吧",就在睡前被裡掉淚。
我沒有辦法原諒。
我的心中仍然充滿憤怒。

我沒有說過,她走後對我有什麼影響。
我不敢提,因為常常在辦公室不小心按到電腦網路裡的照片,
我的眼淚就會馬上掉下來。
事情發生沒有多久,我回立報上班,MSN上看見弟弟的暱稱我就在辦公桌前大哭,
我捨不得她。好心疼她。
她在剛剛滿六、七個多月,把出生帶來所有的病痛都治好的時候,剛剛要開始健康的生活的時候,
就這樣被無意的謀殺。

妳知道嗎?那天早上接到母親的電話,我馬上不能抑制的大哭,
從景美哭回淡水,一路上一直祈禱不要讓她這麼離開。
她這麼小,這麼健康......
可是,我還沒回到家,她就走了。
我一直一直呼喚她,媽媽叫我讓她好好走,
我不肯。

從那一刻開始,我就不信神明

我沒有辦法寫下去了,已經開始掉。

我沒有辦法以德報怨,
如果有選擇,如果我夠勇敢,
我會選擇溺死他,那個兇手。

下大雨了,是在幫我掉我沒辦法掉的眼淚嗎?
我好想好想去淋雨......
我好想好想大哭一場,釋放我哽鎖在喉頭的悲傷。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05.04.10午與伶觀"いま、会いにゆきます"。

之所以不想用中文片名,是因為原來再看日文片名時,
就懷疑為什麼與中文片名對不太起來。
(好歹我也會日文的皮毛嘛)
看完以後,才知曉,原來日文片名的意思。
比中文片名符合此片故事精神,故沿用。

在此不贅敘電影的情節,有興趣的人可以到http://www.shibasakikou.com/nk/去瞄瞄。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應該說是非常投合我的喜好。
和朋友說過,縱然”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佳評如潮,
(用這個成語感覺俗氣的緊,總之就是頗獲好評)
我還是不太想看那種甜膩膩溺死人的愛情劇。

高中時候,鐵達尼號很風靡的年代,
為了跟流行,我和國中同學一起去準備看可不可以讓淚水淹滅。
結果,浪費了首輪票錢......
也許因為它太受好評,讓我產生反抗心理,或其他不可知的原因,
一滴眼淚都沒有掉,反而好幾次偷笑了出來。
早場的人不少,讓我第一次坐到電影院的最前排位置,
想看完一句字幕要轉動頭顱好幾次,片子沒看到一半都要暈了。
好險也是如此,讓我看不到後面可能傳來吸著鼻涕認為我不解風情的殺人眼光。

太純粹的愛情劇情,引起不了我的興趣。
也許是我太實際,不懂浪漫,
聽到看到那些感動死人的對白,不好意思,
你可能眼眶含淚,我可能在旁邊雞皮疙瘩碎碎唸:
「一點都不符合現實啊,怎麼可能會愛成這樣?」
然後不停挑它的語病。
並非鄙夷,只是無法感動於過於商業想成為潮流的虛偽語句。

不是看電影不會掉淚,反而,我是朋友中最愛哭的一個。
「一路上有你」幾乎哭完同去三位朋友的衛生紙。
(阿孟竟然在我眼淚開始掉的那一瞬間就開始猛遞衛生紙,真是......)
「再見了,可魯」、「莎喲哪啦,小黑」至今還未看過,
只看了預告就在西門町廣場哭的稀哩嘩啦的,哪有勇氣進電影院?

但,"いま、会いにゆきます"不是純粹的愛情片。
當然它是含有愛情的,愛情也是片中主軸,
但是,它不是甜膩膩的。
沒有溺死人的對白,沒有多餘的親暱動作,
連思念都是淡淡的,卻溫暖深刻的令人揪心。
情人、夫妻、父子、母子﹔懊悔自責關懷相信寬懷與自私明瞭,
沒有多餘的表現他們愛的多濃烈熱切,
卻讓觀者因為一個眼眉之間話語,而心疼落淚。
她從雨季初初回來,在雨季末了也要離去,
男孩尋著四葉幸運草,男人牽著妻子的手,
知曉希望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能淚眼希望她是幸福的離開,
知曉無法挽留,因此,一句不切實的挽留也沒有說出口。
知曉是這樣的結果,她還是轉身走上未來過去相同的道路,
尋一個完整卻如此短暫的注定幸福。

6萬零4百80分的辛酸重逢......
1千零8個小時的2度愛戀......

男孩倒掛掃晴娘,只為祈雨讓她回來,
男人身體無法負荷跑步跌倒了還是要趕到她身邊,
但是,雨季還是結束了......

時空輪迴,是不是在她們我們身邊不停重複上演?
好似給了一些希望,但是時間還是不停往前流逝啊......

如我是她,會選擇穿越還是回頭呢?




ccyra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